表2 各装置密封点无组织废气排放量一览表
装置名称 |
非甲烷总烃排放量 |
排放规律 |
排放去向 |
|
轻烃裂解装置 |
8.112t/a |
连续 |
大气 |
|
乙苯改造装置 |
8.5t/a |
连续 |
||
芳构化装置 |
5.244t/a |
连续 |
||
PSA装置 |
4.38t/a |
连续 |
表3 本项目涉及的储罐废气排放情况
物料名称 |
C6~C8 |
C9及以上 |
储罐形式 |
V-402利旧内浮顶 |
V208利旧拱顶 |
储存温度℃ |
常温 |
常温 |
储存压力KPa G |
常压 |
常压 |
储罐台数(台) |
1 |
1 |
储罐容积(m3) |
5000 |
3000 |
储罐直径(m) |
21 |
17 |
储罐高度(m) |
18 |
16.7 |
现状年周转量(t) |
29770 |
6430 |
投产后年周转量(t) |
204932.8 |
13513 |
密封选型 |
机械密封 |
/ |
浮盘类型 |
铝制内浮盘 |
/ |
现状排放量(t/a) |
1.07 |
3.79 |
投产后排放量(t/a) |
1.16 |
6.99 |
排放增加量(t/a) |
0.09 |
3.2 |
排放去向 |
大气 |
恶臭处理+RTO |
表4 本项目废水排放汇总
装置名称 |
污染源名称 |
排放规律 |
产生量(m3/h) |
水质(mg/L) |
排放去向 |
轻烃裂解装置 |
碱洗废水 |
连续 |
0.275(2200t/a) |
PH7-9 COD:800;石油类:300 硫化物: 603.1mg/L |
先去企业现有的酸性水汽提装置(对总硫化物的去除率按20%计),再送企业现有污水处理场处理后60%回用于循环水场,其余去小港工业污水处理场处理达标后排海 |
水洗废水 |
连续 |
0.9805(7844t/a) |
COD:300;石油类:150 |
经企业现有污水处理场处理后60%回用于循环水场,其余去小港工业污水处理场处理达标后排海 |
|
改造乙苯装置 |
水洗废水 |
连续 |
1.5(12000t/a) |
COD:300;石油类:150 |
|
75t/h锅炉 |
锅炉汽包排污 |
连续 |
5(40000t/a) |
pH :6-7; COD:10-40;石油类:4 |
送循环水场作补水 |
除盐器含盐废水 |
间断 |
0.01(折算为连续量80t/a) |
SS~45 mg/L |
经企业现有污水处理场处理后60%回用于循环水场,其余去小港工业污水处理场处理达标后排海 |
|
本项目地面冲洗水 |
间断 |
0.03(折算为连续量)(240t/a) |
CODCr~450mg/L SS~100 mg/L 石油类~450mg/L |
表5 本项目固废产生情况汇总
装置名称 |
固废名称 |
危险废物类别 |
危险废物代码 |
产生量t/a |
产生工序及装置 |
形态 |
主要组分 |
产废周期 |
危险特性 |
污染防治措施 |
轻烃裂解装置 |
废催化剂 |
HW50 |
251-016-50 |
10t/20a |
加氢单元 |
固态 |
钯催化剂 |
|
毒性 |
危险废物在厂内危废暂存库临时储存,最终送北仑固废中心处置。 一般工业固废送宁波高远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处理 |
废吸附剂 |
属于一般工业固废 |
/ |
30t/2a |
吸附过程 |
固态 |
Al2O3 |
|
/ |
||
乙苯改造装置 |
废催化剂 |
危险废物 |
900-037-46 |
32.2t/4a |
烃化和反烃化过程 |
固态 |
SiO2、Al2O3 |
4年一次 |
毒性 |
|
芳构化装置 |
废催化剂 |
危险废物 |
900-037-46 |
50t/3a |
反应器 |
固态 |
Al2O3 |
3年一次 |
毒性 |
|
PSA装置 |
PSA废吸附剂 |
属于一般工业固废 |
/ |
770t/10a |
PSA |
固态 |
分子筛等 |
10年一次 |
/ |
类别 |
污染物名称 |
本项目排放量 t/a |
以新带老消减量t/a |
企业现有全厂排放量t/a |
本项目实施后全厂排放量t/a |
本项目实施后全厂增加量t/a |
废气 |
非甲烷总烃 |
26.422 |
11.02 |
130 |
145.402 |
15.402 |
烟尘 |
9.064 |
9.1 |
20.314 |
20.278 |
-0.036 |
|
SO2 |
7.962 |
5.462 |
41.57 |
44.07 |
2.5 |
|
NOx |
115.84 |
75.87 |
150.77 |
190.74 |
39.97 |
|
废水 |
废水量 |
8960 |
4800 |
184000 |
188160 |
4160 |
COD |
0.4472 |
0.2416 |
9.778 |
9.9836 |
0.2056 |
|
氨氮 |
0.0447 |
0.0242 |
1.304 |
1.3245 |
0.0205 |
|
固废 |
一般工业固废 |
0 |
0 |
0 |
0 |
0 |
危险废物 |
0 |
0 |
0 |
0 |
0 |
3、 总量控制
本项目实施后,全厂SO2排放量增加2.5t/a;NOx排放量增加39.97t/a;VOCs排放量增加15.402t/a;COD排放量增加0.2056t/a;氨氮排放量增加0.0205t/a。本项目实施后全厂NOx总量超出排污许可证总量58.532t,需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其他总量控制污染物均在批复总量范围内。
(1)废气防治措施
本项目加热炉和新建锅炉均使用低含硫燃料气,保证了燃料的清洁性。各加热炉烟气级锅炉烟气均通过高排气筒排入大气,各污染物可做到达标排放。加热炉和锅炉均设置了低氮燃烧器,降低了NOX排放浓度。
本项目采用以下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装置区的“跑冒滴漏”现象,将无组织排放量控制在最低水平。本项目涉及的内浮顶罐的浮盘与罐壁之间采用机械式鞋形高效密封方式。
(2)废水防治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碱洗废水、水洗废水、地面冲洗水、锅炉排污水。锅炉排污水送循环水场作补水。碱洗废水先去企业现有的酸性水汽提装置汽提处理后再送企业污水处理场,水洗废水、地面冲洗水经企业现有污水处理场处理后60%回用于循环水场,其余去小港工业污水处理场处理达标后排海。
(3)地下水防治措施
本项目根据《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0934-2013)将建设场地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域和一般污染防治区域,并进行了污染防治设计。
(4)噪声防治措施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机泵、压缩机等。项目选用低噪电机,对机泵采取减振措施;对压缩机配用的大型电机均加隔声罩并设置减振,凡易产生噪声的各排放点均设置消声器。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降低项目噪声源强,避免对厂界噪声现状产生影响。
(5)固废防治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废催化剂危废均委托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轻烃裂解装置废吸附剂、PSA废吸附剂属于一般固废进交由生产生商回收。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固废可依托科元公司现有180m2危险废物暂存间暂存,后运送至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
按照“企业自救、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区域联动”的原则,不断完善区域联动应急预案,确保风险事故时影响范围内的居民能够及时得到有序疏散。
本项目环境应急预案可大部分依托企业现有应急预案,企业应根据改造情况对现有应急预案进行增补以及修编,并与化工园区总体应急防范体系的联动。
建设单位应定期维护、适时更新风险防范设施,确保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避免风险事故对环境的污染。
建设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做到风险防范警钟常鸣,环境安全管理常抓不懈;严格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日常的应急演练。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根据预测计算,项目各源各污染物中,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8.24%(轻烃裂解装置的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占标率10%对应的最远距离D10%为0m。
同时,根据实际现状监测结果,项目区域附近地块各项污染物目前均能够达到环境标准,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贡献值与现状值叠加后可以满足相应质量标。综上,本项目经自然扩散稀释或各项治理措施,做到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本次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进行计算,根据预测结果,评价范围内无组织废气污染物地面浓度无超标点,故本项目不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计算得到本项目各装置卫生防护距离分别为轻烃裂解100m、芳构化100m、PSA50、储罐50m,均在企业现有800m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
(2)污水排放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经小港污水厂处理后纳入海域的废水新增排放量约4160t/a,仅占小港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日处理量的0.05%,废水水质情况简单,经处理后对海域水质影响较小。
(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根据地下水预测结果,在非正常工况下发生泄漏100d后,COD污染物浓度将延续到60m后其污染物浓度趋于0,石油类污染物浓度将延续到60m后其污染物浓度趋于0。在非正常工况下发生泄漏1000d后,COD污染物浓度将延续到190m后其污染物浓度趋于0,石油类污染物浓度将延续到190m后其污染物浓度趋于0。
综上分析,本项目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设备管道维护和厂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厂区内的废水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因此项目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4)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从预测评价结果来看,厂界现有噪声叠加本项目对各厂界的噪声贡献值后,各测点的昼夜噪声能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相应标准的要求。企业应做好噪声防范工作,生产时厂房内应关闭门窗隔声等。
总体上看,该项目位于工业区内,项目周边均为工业企业,各敏感点距项目较远,因此本项目的生产噪声不会对敏感目标产生影响。
(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危险废物委托北仑固废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工业固废送。
本项目危险废物产生后,由建设单位立即收集,然后用危废运输专车送至企业危险废物暂存库临时储存。最终用危险废物运输专车送至北仑固废中心处置。危险废物在收集、运输过程中均采用专用密封容器储存及运输,在正常运输过程中不会造成散落、泄漏的环境影响。
(6)风险评价结论
本项目涉及易燃气体、毒性物质,具有泄漏、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本项目属于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等级为1级。并且判定苯泄漏为本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最大可信事故。
事故发生后,按导则规定的要求计算(年气象资料逐时滑移,保证率95%),预测区域内各关心点及网格点苯的地面浓度均未超过IDLH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要求;区域最大落地浓度未超过IDLH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以及LC50浓度。事故发生时可能影响到本装置附近的部分大气环境敏感区。因此,在发生毒性液体或气体泄漏事件时科元公司按照现有应急预案将现场的情况及时、准确地通知周边操作人员及各敏感点居民,并实施有组织的疏散和救护。
本项目具有潜在的事故风险,经过预测最大可信事故发生后,下风向未出现高于LC50浓度的浓度点,项目实施后最大可信事故风险值低于目前化工行业风险统计值8.33×10-5。因此本项目风险值水平与同行业相比是可以接受的。
在环评期间,建设单位对本项目进行了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反对意见。
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的限制类、淘汰类项目;同时本项目不属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和《工商投资领域禁止重复建设目录》中的建设项目。也不属于《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浙江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指导目录(2012年本)》中的淘汰类项目。本项目符合上述产业政策。
本项目符合《宁波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投资导向目录(2018年本)》化工制造业中的绿色石油化工,同时符合《宁波市“3511”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和智能制造评判标准(2018年本)》优势产业中的绿色石化产业有机化学原料,为政府鼓励类项目。
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及导向要求,符合宁波市总体发展规划和宁波化工区规划。项目选用的生产工艺成熟、先进、可靠,清洁生产水平较高。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风险值低于目前化工行业风险统计值,在采取完善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合理的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上,本项目环境风险水平可接受。本项目污染物排放量较小,污染防治措施完善。各项污染物可实现达标排放,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项目周边环境质量能维持现状。本项目改造后除烟尘外各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增加,本项目实施后全厂新增NOx总量39.97t,项目实施后全厂NOx超出排污许可证总量58.532t,需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其他总量控制污染物均在批复总量范围内。在环评期间,建设单位对本项目进行了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反对意见。
在严格实施环评中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充分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的情况下前提下,从环境保护和环境风险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可行。